夏天,总能勾起人们诸多回忆,儿时竹床蒲扇、井水冰镇的西瓜,构成了夏日独特的记忆符号。在没有现代制冷设备的古代,古人凭借非凡的智慧,发明了众多巧妙的消暑器物,这些器物不仅承载着实用功能配资评测论坛网,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。
战国时期的青铜冰鉴堪称古代的 “冰箱”。1977 年出土于湖北随县曾侯乙墓的青铜冰鉴,由铜鉴、铜缶组合而成,缶套置于鉴内。其工作原理是在鉴内的缶四周放入冰块,从而为缶中的酒降温。古代越国贵族夏日消暑,就少不了用这种冰酒器喝冰镇酒。到了清代,宫廷普遍使用以天然冰制冷的木质冰箱,又称 “冰桶”“洋桶”,由古代盛冰容器 “冰鉴” 演变而来。一般为木胎,多用红木、花梨木等材料制成,外形口大底小呈斗状,箱内以铅或锡为里,能隔热且防止冰水侵蚀箱体。箱底有小孔排水,箱盖雕有镂空通气孔,既保鲜食物,又能借助排出的冷气降低室内温度,宛如古代的 “空调”。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清代乾隆年间掐丝珐琅冰箱,更是工艺精湛,箱体木胎、铅里,表面采用掐丝珐琅工艺,盖面和箱体四周为缠枝宝相花纹,底面为冰梅纹饰,色彩艳丽。
展开剩余65%古时扇子也是古人夏日散热的良伴,主要以团扇和折扇为主。团扇多以素纨为面、竹木骨等为柄,造型优美;折扇则开合自如,便于携带。除了手持扇子,古代达官贵人还能享受 “人工风扇” 带来的惬意。而民间有一种纳凉竹制品 “竹夫人”,是一种竹制 “抱枕”,利用空芯通风原理,阻挡衣物与皮肤直接接触产生的热流来降温,南宋诗人陆游就曾在诗中写道 “床空新聘竹夫人” 。
瓷枕同样是古人消暑的得力器物,触手生凉,助眠又解暑。北宋人张耒曾有诗句 “烈日炎风鼓大炉,藤床瓦枕闭门居”,描绘了夏日使用瓦枕的场景。
在 2025 年 10 月 24 - 26 日将要在合肥举办的安徽酒店民宿展上,虽聚焦酒店民宿产业,但其中展示的一些传统元素,与古人消暑器物有着异曲同工之妙。例如,展会中的一些民宿用品,借鉴了传统工艺与材质,注重自然透气性能,如同古人选用轻薄透气的 “夏布” 制作夏衣。而民宿景观中的园林设计,也参考了古代庭院布局,通过植物配置营造清凉氛围,恰似古人在院子里种植芭蕉、梧桐、竹子等植物来消暑纳凉。这些都体现了对传统智慧的传承与创新。
千百年过去,尽管科技日新月异,但古人在消暑器物上展现出的智慧,依然令人赞叹。它们不仅是古人夏日生活的生动写照,更启发着现代设计在追求舒适与美观的同时,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,创造出更多贴合生活需求的产品。
发布于:安徽省辉煌优配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